2012/01/14

遁逃與死亡──我讀《樹屋》


今年閱讀計畫的第一本書:角田光代的小說《樹屋》。

藤代泰造,出生於長野鄉下的貧窮農家。因為生活的困境,泰造加入了滿洲屯墾團。年輕的泰造,並不理解別人口中的日本人與漢人、滿洲人、蒙古人、朝鮮人的『五族共和』,他只是誠心想要脫離眼前的困境,看看廣闊的新天地。然而屯墾生活困難重重。勞動量異常沈重,但無論種什麼都種不活。天寒地凍吃不飽,還受到盜匪的攻擊。在屯墾團認識的友人喪命之後,泰造逃離屯墾區,最後落腳新京(當時滿洲國的首都,今日的長春)。在那裏,遇到來自靜岡的田川八重。

這是個不安的年代。因為戰亂的緣故,周遭陸續有人死亡。接下來的死者是泰造與八重的共同好友保田。擁有高學歷的保田,在滿洲映畫公司擔任編劇,戰爭後期在新京收到召集令,臨行之前和八重共度了一晚。八重因此懷了保田的孩子。保田後來死於緬甸戰場,泰造得知保田死訊時放聲大哭,之後對八重說:要生女兒,生兒子會被抓去當兵。

不過八重日後生下來的,是個兒子,取名為光一郎。八重和泰造生下的第二個兒子洋二郎,因為早產,在誕生之後不久便夭折。日本戰敗後,泰造與八重猶豫著下一步該怎麼辦。滿人朋友希望他們以滿人的身分留下來,或至少把小孩留下。但他們決定帶著保田的骨肉光一郎和肚子裏的寶寶一起逃回日本。肚子裏的寶寶在逃難的過程中出生,取名為慎之輔。光一郎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死在回日本的船上。泰造抱著死掉的小孩在船艙裏嚎啕大哭。

故事就這樣展開。他們不斷從困難的現況當中逃脫,辛苦地找尋生存的出路。而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有人死亡,就像是季節更替一樣。因為小說不是按時間直敘,整本小說的開始,是泰造的死亡,而小說的結束,是八重的死亡。逃脫是為了生存,而死亡是無可遁逃的。

泰造和八重回到日本。雖想投靠親戚,但他們一樣貧困。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他們在新宿待了下來。泰造用推車叫賣麵食,八重到其他店家做廚工。後來泰造在同樣從滿洲回來的朋友的協助下,買下了一個小店面。他把自己的餐館取名為『翡翠飯店』。名字來自滿洲的旅館,而這個小餐館日後的確也成為每個逃難者的歇腳地。這段期間,慎之輔多了弟弟太二郎與妹妹今日子。明明是四子,卻喚作太二郎,是做父母的對死去的小生命的愧疚,因而把新成員當做死去的兩個孩子以嶄新的生命『第二次』出現,希望一切重新開始。今日子的名字,則是在生活困頓的當時,凡事被生活所逼,一切只能考慮到今天。

然後,基三郎登場。

基三郎絕對不是這本小說的男主角。不過身為泰造和八重的么子,貼心又可愛的他,卻吸引著我的目光。他會主動幫爸爸媽媽顧店面,會貼心地安慰失意的哥哥慎之輔。成長在學運時代的他,雖然沒有就讀大學,卻參加了當時的社運,希望社會變得更美好。他反戰、關心亞洲史、想了解日本在戰爭的時候,在侵略的國家做了什麼不人道的事。然而,如同村上春樹在小說裏引用的:小說裏如果出現槍,終究非擊發不可。基三郎一登場,就註定了悲慘的命運。即使我深切地為基三郎祈禱,希望角田光代女士不要這麼殘忍,對這個貼心的老么痛下毒手,但基三郎終究逃不過註定的命運。泰造為此在自己經營的餐館『翡翠飯店』的廚房一角痛哭失聲。此時我的心頭也緊緊的。

泰造和八重常常想起那些優秀的、有夢想的朋友們,在動盪的年代中死去。只有他們一路遁逃,僥倖活了下來。他們總是問自己:為什麼死去的是他們,『我到底跑到什麼地方去了,為什麼沒有死』?然而保田和基三郎的眼中,『敢逃走真了不起』。能夠從萬般困難當中努力突破重圍找出活路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或者最有道德感的,而是最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惡劣環境的。不幸的是,在苦難的時代,生存的困難,如大海嘯席捲而來之時,那些海邊挺立的樹木一一折斷,存活下來的盡是最柔軟的無根之草。他們無法像基三郎一樣用力回首、檢視自己,或是跟龐大的浪潮對抗。他們只能跟著浪潮,拼命向前找到一段出路。

如同電影《為巴比祈禱》的主要情節是在巴比死後展開,基三郎死後,他的家人們開始了另一段艱苦的修行。慎之輔用了不在人世的小弟的名字當中的一個字,把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基樹,分明要讓自己痛苦一輩子。努力想離開這個家的今日子,後來生不出小孩,丈夫在外有別的女人,她選擇逃離了這段婚姻。基三郎生前在小院子裏放了一輛舊車,當作自己的據點。日後終於深切體驗愛與傷害的太二郎,做了和基三郎類似的事:把原本子姪輩玩樂的樹屋,改建成逃避現實苦痛的秘密基地。身為父親的泰造和太二郎的兄長慎之輔,或許是為了避免太二郎成為另一個基三郎,後來把樹屋拆掉,在院子裏用一把火燒了。


『拆掉是為了不讓太叔在上面修行嗎?』良嗣問並排著抽著菸、望著火焰的父親與祖父。 (良嗣是泰造的孫子、慎之輔的小兒子、太二郎的姪兒。)
『他要是去住在那裏就糟了。』祖父說。『我們家的笨蛋總是喜歡住在院子裏。』


在我看來,無論是舊車或樹屋,乃至『翡翠飯店』,或是慎之輔眼中,別人『正常』的家庭,都是旅人一塊一塊逐漸搭建而成的棲息所,是旅途者在遁逃旅程當中的歇腳地。不過,堅固的程度或有差別,歇腳地終究只是歇腳地,無根的漂泊者,註定要漂泊。根,只能在浪潮變小的時候,花時間重新慢慢長出來。這樣的事實,讓故事染上了淡淡的哀傷。

沒有留言:

Labels

七條 (1) 大かまど芝 (2) 小狗教我的事 (5) 巴黎印象 (7) 日本大阪 (22) 日本北海道 (40) 日本印象 (27) 日本東京 (40) 日航關西機場飯店 (1) 水井茶堂 (4) 火星在線 (4) 北工房 (1) 台南遠東香格里拉 (4) 台灣旅遊 (46) 本湖月 (4) 甘味處 花 (1) 甲殼公司 (30) 吉崎食堂 (3) 竹北 (10) 牡蠣料理 開 (1) 咖啡 (26) 東京麵通團 (1) 南半球 (5) 叛徒心情日記 (120) 科普 (13) 紀の善 (1) 美瑛選果 (1) 音樂 (15) 香港旅遊 (11) 香港機場富豪酒店 (1) 倫敦旅遊 (7) 宮本 (1) 馬雅烘焙 (3) 強羅花壇 (2) 涵碧樓 (1) 野球 (6) 森の時計 (2) 菡萏咖啡 (3) 新竹喜來登飯店 (1) 溫味 (2) 銀座 古川 (1) 線性代數與信號處理 (1) 閱讀與影劇 (100) 韓國印象 (17) 攝影習作 (40) ANA Gate Tower Hotel Osaka (1) Auberge de Tefutefu (7) Cafe de la Paix (1) COEX (4) Conrad Hotel Singapore (1) Dommy's Dining and Bar (1) Gender (16) Haneda Excel Hotel Tokyu (1) Hilton KL (1) Hotel Monterey Sanno (1) Hotel Nikko Narita (1) Hotel Okura Sapporo (3) HOTEL日航福岡 (1) JAL修行 (36) KAMADO MARUYAMA (3) KLCC Trader Hotel (1) La Sante (2) Mitsui Garden Hotel (1) Moliere (1) Pres Vert (2) Relais Saint Germain (2) Rihga Royal Hotel (4) Sapporo Grand Hotel (3) Sapporo Park Hotel (2) Swissotel Nankai Osaka (1) うさぎや(兔屋) (1) おしどり (2) おばんざい とらや (2) きじ (1) サンパレス球陽館 (2) ねぎ焼 やまもと (2) ホテルコムズ新千歳空港 (2)